土地工程学院扎实推进“多维赋能 心育成长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

日期:2025-07-15

作者:薛圆圆

来源:土地工程学院

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紧扣“健康心态和积极心理品质培育”,土地工程学院在2024—2025学年持续深化“多维赋能 心育成长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构建“全员参与、全过程引导、全方位协同”的心理育人体系,切实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,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,形成系统化、高效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。



筑牢根基,织密心理育人网络。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,围绕“早识别、早干预、早引导”原则,构建“学院心理健康教育驿站—专兼职心理教师—彩虹心理协会—班级心理委员”四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。强化心理委员队伍建设,常态化开展朋辈支持训练营,组织危机识别与干预演练,提升专业化水平。面向2024级新生实施“入学适应月”计划,涵盖大学过渡期心理调适、压力管理等内容,实现新生100%全覆盖,有效夯实心理育人基础。



文化浸润,涵养心理育人特质。学院坚持以文化涵养心理,以活动润泽心灵,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。立足重要时间节点策划“光影育人”活动,开展“责任 安全”“生命 成长”等主题观影分享会,引导学生建构生命意义。积极参与学校“3?25—5?25心理季”精品展示活动——“心韵织诗坊”词语拼接诗活动,鼓励学生以文字疏解情绪。优化“心光使者”“心愿墙”等有效载体,推动心理文化融入日常生活,增强心理育人的渗透力与感染力。



融合创新,打造特色育人品牌。依托土地学科专业特色优势,创新“心理+”融合路径,打造“沃土心苗——土地赋能下的心灵成长之旅”项目。开展“多肉领养 静待花开”植物养成活动,让学生在照料中感悟坚韧;组织“生态拼图 共筑蓝图”协作项目,在拼图中体会团队价值,实现专业认知与心理成长协同提升。开展“挣脱原生枷锁”团体辅导,运用OH卡牌、结构式访谈等方法,探索“专业实践—心理认知—成长体验”三维育人范式。



自助互助,强化学生主体参与。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意识,构建“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成长”支持体系。彩虹心理协会升级组织功能,组建“彩虹使者”志愿服务队,开展“我和我的大学”微讲述、心理小剧场等活动,增强群体共情。践行“朋辈互助”理念,实施“阳光伴学”“心理成长伙伴”计划,通过陪伴分享、打卡挑战等形式,激活自我调节内驱力,推动心理健康理念转化为群体行为规范。



机制护航,保障心理育人实效。落实学校“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”,以“制度化建设+动态化服务”为驱动,构建“指导教师—心理专干—心理委员—学生社团”四级协同机制。建立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台账,实施重点学生分类干预,落实个体帮扶闭环管理。依托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心理健康知识,扩大教育覆盖面。2024—2025学年,学院累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3场,覆盖520余人次,实现内容、覆盖与效果同步提升。


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化“以学生为中心”,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,构建有形、有效、有感的心理育人体系,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。


(审稿:孙翔洲  网络编辑:和燕)

TOP